从零到上线:一个码农的网站搭建心路历程
说实话,第一次接触网站开发那会儿,我连HTML和CSS都分不清。记得当时对着浏览器按F12调试,看到满屏花花绿绿的代码,简直像在看天书。现在回想起来,网站开发这事儿吧,说难也不难,关键是要摸清门道。
一、那些年踩过的坑
刚开始学建站时,我最爱干的事就是复制粘贴模板代码。结果有次客户要求改个按钮颜色,我愣是找了三个小时没找到CSS文件在哪——原来用的框架把样式表打包进了JS里!这种"套模板一时爽,调试火葬场"的经历,相信很多新手都遇到过。
前端开发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浏览器兼容性问题。去年做个政府项目,要求兼容IE11。你们知道吗?光是让flex布局正常显示就花了我两天时间。后来学乖了,现在接到需求第一句话就问:"要兼容哪些浏览器?"
二、技术选型的艺术
选技术栈就像谈恋爱,不能光看颜值(性能),还得考虑过日子(维护成本)。有次为了炫技用了最新前端框架,结果上线后团队成员都不会维护,最后不得不重写。现在我的原则是:能用jQuery解决的绝不上Vue,需要复杂状态管理时才考虑React。
后端开发更是如此。Python写起来爽,但遇到高并发就歇菜;Java性能好,可开发效率实在让人着急。我现在最喜欢的是那种"刚刚好"的技术方案——既不会过度设计,又能留出扩展空间。
三、数据库的玄学
数据库设计绝对是个技术活。记得第一次设计用户表时,我把所有信息都塞进了一张表里。结果后来要加个"最近登录时间"字段,发现要改二十多个地方。现在终于明白了,好的数据库设计要像乐高积木——既独立又容易拼接。
SQL优化更是一门玄学。有次查询要8秒才能返回,加了个索引就变成0.1秒了。但索引也不是越多越好,我曾经把一张表的索引加到十几个,结果写入速度慢得像蜗牛。
四、上线前的惊魂时刻
测试环境永远风平浪静,一上线就各种幺蛾子。最惊悚的一次是凌晨三点发现注册功能挂了——原来是短信服务商的API改了参数名。从此我养成了上线前必看文档的好习惯,虽然文档经常比代码还难懂。
服务器运维也是个坑。有次网站突然打不开,排查半天发现是磁盘满了。现在我的服务器上永远留着20%的余量,宁可多花点钱也不能让网站因为这种低级问题宕机。
五、持续学习的必要性
这行最可怕的就是技术更新速度。三年前还在用Grunt打包,现在都换Webpack了。不过说真的,核心原理其实没怎么变,变的只是实现方式。我的经验是:把基础打牢,新技术学起来就快。
最近在学Serverless架构,发现确实能省不少运维成本。虽然刚开始要适应新概念很痛苦,但想想当年从jQuery转到Vue时不也这么过来的吗?
写在最后
做了这么多年网站开发,最大的感悟就是:没有完美的技术方案,只有合适的解决方案。与其追求最新最炫的技术,不如把现有功能做稳定。毕竟对用户来说,能正常使用的网站才是好网站。
下次如果你也要做网站,记住一点:简单就是美。先把核心功能跑通,剩下的都可以慢慢优化。当然,记得多备份代码——这是用无数个通宵换来的血泪教训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