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零到上线:一个码农的网站开发心路历程
说实话,第一次接触网站开发那会儿,我连HTML和CSS都分不清。记得当时盯着屏幕上的`
一、那些年踩过的坑
刚开始学前端的时候,我特别迷恋各种炫酷的动画效果。有次为了做个波浪形进度条,硬是写了200行CSS。结果在Chrome上跑得挺欢,到了Safari直接变成俄罗斯方块——别笑,这事儿真不夸张。后来才明白,跨浏览器兼容性简直就是前端开发的"必修挂科课"。
后端开发更是刺激。第一次写用户登录功能时,我居然把密码用明文存数据库里了。直到某天在技术论坛看到有人讨论"数据库被拖库",才惊出一身冷汗。现在想想,安全防护这种事儿,真是宁可多花三天,不能偷懒三分钟。
二、工具链的进化史
早期的开发流程那叫一个原始。改个CSS要手动刷新浏览器,调个接口得重启服务。现在嘛,热更新、自动化部署这些工具简直像开了外挂。不过工具太多也容易挑花眼,我有段时间同时用了五个构建工具,最后连自己都记不清该运行哪个命令。
数据库选型也是个有趣的话题。关系型数据库确实严谨,但遇到需要快速迭代的项目时,NoSQL那种"先上车后补票"的灵活性真香。不过话说回来,用MongoDB存财务数据这种骚操作,我劝各位千万别试——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。
三、用户体验的玄学
做久了发现,网站性能优化就像减肥。明明觉得已经瘦到90斤了,用户还是嫌你胖。有个电商项目,我们把首屏加载做到1.2秒还挺得意,结果用户调研时有人说:"感觉有点卡"。后来发现是某个第三方追踪脚本在拖后腿,这事儿告诉我们——有时候锅真不是你的。
移动端适配更是门艺术。设计师给的稿子永远那么完美,真机测试时总能在某个安卓机型上发现按钮叠成俄罗斯套娃。现在我的经验是,做完适配先找最老的测试机试试,能跑顺的话基本就稳了。
四、持续学习的日常
这行最刺激的就是技术迭代速度。去年还在用jQuery一把梭,今年就要学三大框架。有次我两周没看技术新闻,再打开GitHub差点不认识首页推荐。现在养成了个习惯:每天早上喝咖啡时刷15分钟技术动态,虽然记不住全部,至少能知道风向。
写代码这些年,最大的感悟是:网站开发没有银弹。有人鼓吹全栈,有人专注细分领域,其实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最重要。就像我做不来特别精致的前端动效,但在业务逻辑抽象方面倒是有点心得。
五、写给新手的建议
如果你刚入门,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框架吓到。先把HTML/CSS/JavaScript这三件套玩明白,就像学做菜先掌握火候。我见过太多人一上来就折腾Webpack配置,最后连``标签都写不利索。
遇到问题别死磕。有次我卡在一个诡异的CSS问题上三天,后来在论坛发现是浏览器缓存作怪——清个缓存就解决的事。现在养成了新习惯:每隔两小时就站起来活动下,很多问题走着走着就想通了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:做网站最开心的时刻,永远是看到真实用户在使用你做的功能。那种成就感,比拿多少工资都带劲。所以啊,别光盯着代码,多想想屏幕后面的人。毕竟我们做的不是网页,是连接世界的窗口。